Title
摄影随笔:根植于内心对数码的忧惧
2015-12-08发布
转载自:Photoblog

  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诞生于一个菲林与数码交接的年代,经历过菲林的*高峰,也见证着数码的迅速崛起,我们看到世界变化,我们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科技,伴随更多创意而感到兴奋。但我们同时都是纠结的,因为很多过去充满价值、回忆与情怀的美好事物终将消逝,即使不会死去,也无法回到昔日的辉煌光景。
 

  所以这个年代流行复古,流行集体回忆,甚至是一种文化潮流;又或我们拼命在数码的巨大浪潮之中,为菲林找出自身价值,不要单单让数码的方便、快速与价格淹没一个跨世纪的宝贵资产。

  早几日看了2012年的电影《Side by Side》,谈的是荷理活电影工作者们对「菲林变成数码」的看法,因为电影业亦经历着相同过程,他们面对的问题与挣扎,不单与摄影相似,而且还丰富得多,由拍摄、剪接、播放直到储存,每一个环节都经历数码化的冲击。有人**拥抱,有人抗拒又怀疑,而当中支持反对的原因与摄影界的讨论其实也颇为相似。
 

  其中一点有趣的,是早期部份人对数码制作心存恐惧,因为那种全部 101010 的东西很不实在,好像电源一关,就甚么都烟消云散,不似菲林的实在。说起来,谁能保证你硬盘中的东西,可以保存多久呢?如果菲林收藏得好,确实可以保存超过一世纪,而且只要有光,我们就能够把它们播放出来。即使数码有太多好处,前进的步伐不可能回转,但是那种「不实在」的感觉,永远无法从人们心中除去。
 

  我们的生活已在不停数码化,影像数码化、身份数码化、财产数码化,或许有一天我们的肉身都会数码化,这也许就是《Side by Side》找奇洛李维斯来拍的原因,《Matrix》的世界是否人类的最终福祉?把一切都放在计算机、放在云端,或许我们很难证明甚么叫「真实」(即使菲林摄影也没有**真实),但「虚拟」又是不是我们所渴望的东西,抑或始终是一份心底里的恐惧。

  又可能,人生苦短,我们没有需要想得太多,反正人类不会比起照片更长寿。人一死,烟消云散,是数码还是菲林,又有谁在意?
 


 

摄影, 数码, 恐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拍人像没创意?试试这六种方法
摄影师告诉你 30岁意味着什么
婚嫁O2O如何与资本打交道:讲重点 摆事实
儿童是永恒主题 29张展现童真之美的摄影作品
存在于梦醒之间的空间 充满孤独感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