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中国*好人像摄影师肖全 在大腕儿与小人物之间
2016-07-01发布
转载自:昆民日报

  肖全来了。带着他诗一样的摄影作品来了。这消息让许多爱好摄影的昆明人欣喜不已。他们想跟他合影,把这个曾经定格过顾城和谢烨、三毛、崔健、姜文、杨丽萍等众多文化精英的影像大亨,定格在自己的镜头里。
 

  距离《我们这一代》**出版,已经过去了20年。在这20年时间里,肖全还在持续关注这些文化精英么?他的关注点是否发生了改变?他第一次按下快门时候的初心,到现在依旧还维持着吗?在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之后,摄影师肖全还有什么?他手中的快门,会为昆明的哪些瞬间而按下?

  把时代的“大腕儿”都拍一遍

  相较于《美丽世界》,肖全的《我们这一代》知名度要更高。

  从1986年到1996年,肖全用10年时光跟踪拍摄了顾城、崔健、何训田、王安忆、朱大可、陈村、史铁生、张承志、贾平凹、王朔、三毛、杨丽萍、食指、谭盾、张艺谋、姜文、陈丹青、唐朝乐队、窦唯等98位艺术精英,并于1996年**出版。

  10年一瞬,一个时代。

  他的纪录对象,都是“大腕儿”,他们有才、有个性,一个人就能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能抓住这些精英的精气神并凝固在一张胶片上,这是为何肖全的人物摄影被许多人喜爱的原因。

  但对于肖全来讲,“我希望能用镜头拍下‘我们这一代’。这些‘代表们’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名气,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通过自身特有的技能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在各个艺术领域,他们用诗歌、电影、舞蹈、音乐来传达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如果要说共同点的话,那就是我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

  为了拉近和拍摄对象的距离,他在北京陪杨丽萍去看戏,在上海陪王安忆去买菜,陪巩俐去逛街买衣服……***他发现,和这些人交朋友才是目的,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拍出打动人的好照片。

  杨丽萍:七八十岁我会躲起来,但不会拒绝肖全

  很多云南人知道肖全,是因为看见杨丽萍的照片。

  让云南人骄傲的“孔雀精灵”——杨丽萍的许多经典图片,均出自肖全之手。隔着镜头,满满“仙气”。一个舞者的执著,对于自然的亲近、对于美的敏感,都通过画面如同诗歌一般自然流露。

  从1991年到2016年,“孔雀精灵”杨丽萍已经和肖全合作了25个年头。从当年长城上裹着白布的那个妖娆女子,再到洱海边那个做出“孔雀”造型的“女神”,肖全为杨丽萍记录下25年时光里的动人瞬间。

  “1990年9月,作家三毛来到成都,我满怀激情地找到了她。她看了我带去的作品专辑,随即推掉所有活动,和我走进成都的一个小巷柳荫街,拍了整整一天。那天,她好像把自己的一生演了一遍。三毛去世后,第二年我推出了《天堂之鸟——三毛摄影诗歌集》,杨丽萍看到了,就托我们共同的朋友许以祺找到我。”1992年春天,他们来到北京慕田峪长城,开始了第一次合作。“那一天,杨丽萍裹着巨大的白布站在烽火台上,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所有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她的那种不可抑制的美把我逼得不行,感觉自己完全是飞起来了。”

  肖全的镜头,并不只对准精英。

在昆明开影展的当天,肖全起了个大早。他要去拍巫家坝片区。他曾无数次落地的巫家坝机场,这个片区眼下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他想要记录这个片区城市更新改造的所有过程。

事实上,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在《我们这一代》的光环之下,肖全也在做人文纪录摄影。依旧以黑白片为主,城中村里的农田、背着孩子的母亲、戴着草帽的电单车保管员、挥舞锄头的农民、摩肩接踵的集市、塑料布上支着的土蜂巢、卖葡萄的小贩……肖全的镜头对准了再普通不过的昆明人。

事实上,在肖全还是个怀揣着画画梦的小男孩时,他就已经到过昆明。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踏上一趟没有父母陪伴的旅程。在后来成为摄影师,又无数次踏上过这片土地。

  25年的合作,肖全与杨丽萍默契十足。杨丽萍就曾经说过:“等到了七八十岁,我会躲起来,但是,却不会拒绝肖全,他可以继续拍我。”

  在昆明,用镜头对准巫家坝的小人物

  对于巫家坝片区的城中村,肖全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这种关注同样也来自于他在深圳时居住于城中村的那些岁月。“我曾经在城中村居住过一段不短的岁月,我也曾经与那些外来务工者一样,在迷宫一样的城中村里往来穿梭。”

  而即便拍摄对象只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凝固住这个人最精彩的一瞬也是门奇艺。

  “消除拍摄对象的戒备心,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这次我拍巫家坝里的小贩,都是先跟他们买东西,找到一个聊天的出口,慢慢放松之后就会有一个好瞬间。”

  肖全曾在高处往下看过整个巫家坝片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空间,对于奔忙在其间的小人物也充满了好奇。”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些渺小而众多的个体不断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且正在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挣得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些细微而平常的细节在肖全的镜头下铺展开来。

  原有的光环,寻找更广的世界

  “除了《我们这一代》,你还有什么?”这是肖全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他也质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6月18日,肖全的《美丽世界》影展在昆明开幕。晚上7点半,观众们开始陆续到场。他们中的大部分,并没有留意到坐在外场等候的肖全。这时候的他,与《我们这一代》封面上那个留着中长发、脸趴在相机边上的摄影师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他剪了寸头,脸微微发福,更饱满了,但那双眼睛依旧清澈透亮。当摄影爱好者们围拢上前,要求合影时,他都微笑着答应。“站这幅小和尚的相片前面吧,我挺喜欢的。”这是2011年,他到仰光旅行时拍下的作品。

  把目光拉离“我们这一代”之后,肖全变化挺大。*大的变化来自于2007年那场尼泊尔的旅行,“我回来之后,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变了。我把留了十几年的长发剪了。”

  改变的不仅仅是外形,他看向了更远的地方。“我想要记录跟我说着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肤色的人,他们不同的生活状态。”

  在此次《美丽世界》影展上,展出了肖全走遍世界的踪迹:在众人拥簇中出现在办公室的昂山素季、华尔街上匆匆走过的白领,后面悬挂着一面星条旗、佛祖在出生地蓝毗尼留下的脚印、古巴抽雪茄的女人、海明威的房间、仰光的小和尚……在跳出原有的光环之后,肖全寻找到了更广的世界。

  旅行的代价,是放弃许多令人艳羡的工作机会。早在1994年,当肖全看着自己的师父——***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离开深圳到香港然后回国的背影时,他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出去,到世界上去看看。尽管后来10年的时间,他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文化精英圈,但世界梦一直没有淡化。

  2007年年初去了古巴、巴西,遇到袁越,劝我说尼泊尔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那一年,他揣着《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去了尼泊尔,用一个月的时间放下了灵魂上的重担,学着做瑜伽、学着练“大笑功”。“加德满都的神庙、河床,牛在你身边蹿来蹿去,生生死死就在你身边自然、悄悄地发生。当你看清楚这些事情后,很多事情可以放下。”
 

肖全, 摄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2015再见 2016希望
互联网+婚嫁婚庆 O2O模式仍被看好
注重引流和产品 摄影O2O打破低频的切入点
作品代表着你 摄影师如何养成自己的风格
大摄天下年会1月11日在京举办 人像大师张曦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