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老照相馆三次搬迁 主人曾获总理接见
2017-04-11发布
转载自:大众网(济南)
 

  时光层层剥落,记忆斑驳的画面变成历史定格,你与往事之间,仍有一张旧照片相连。1984年,泰安有了***家彩色照片照相馆,在此之前,泰安的照相馆多以黑白照片为主,想要彩照,就要跑到外地去冲洗。近日,大众网记者来到泰安市***家彩色照相馆主人李玉民家中,听他讲述了他与老照片之间的故事。



照相馆的***个店面。

照相馆的第二个店面。

  照相馆三次搬迁 主人曾获总理接见

  1983年,三十多岁的李玉民脱离农业社,开了一家自己的照相馆——新影照相馆。“刚开始只有黑白照,第二年才引进的彩照,在市里备案申请营业执照的时候发现,我是泰安***家彩色照相馆。”李玉民告诉大众网记者。
*开始,照相馆开在通天街北段,一直到1988年,通天街拆迁,照相馆被迫迁址。李玉民回到南关老家,盖了新房子,照相馆也重新开业。1992年,老家也面临拆迁,照相馆又在临时安置点维持了几年,1995年,李玉民关掉了照相馆。

  虽然照相馆开设的时间不长,期间经历了三次搬迁,但李玉民却为不少人拍摄过照片。“那时候的照相机很大很沉,我经常背着一个室外木制照相机到工厂里去给职工拍证件照,一住就是一个星期。还经常帮市里拍点资料照片,有不少老照片。不过当时没有留照片的那种意识,也没留多少。”

  李玉民家中,珍藏着一张人物的黑白大合照,被裱在一片长木板上。李玉民说:“1991年,国家个体劳动者大会暨第二次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了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我也在其中。照片中,我离总理只有10多公分的距离。”
 


李玉民珍藏的旧式大照相机,透过镜头看到了时光的流转。

间隔27年,李玉民的儿子与女儿在同一地点拍下的合照。

  透过镜头穿越时光 定格多个瞬间

  李玉民家中,还保留着两台旧式的大照相机,一台卫星牌,一台WM8-I室外木质照相机。一人高的大照相机,蒙着厚厚的遮光布,对着镜头,仿佛看到了几十年的白与黑、旧与新。

  “除了这两个大家伙,还有几台胶片照相机机,都是老古董了,现在变成了收藏品。不过,机器都还可以用,没有坏。这些机器,都是我专程跑到上海买回来的。”李玉民说。看得出来,这些机器对他来说,是回忆,也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李玉民的十几本老相册里,放了近千张老照片。翻开来,大部分都是家庭生活照。艺术照、生活照、证件照,有黑白、有彩色,铺开来,仿佛是将人生几十年的时光都置于眼前,一一回顾。“时间会走,人会老去,但记忆可**。年轻时对摄影产生了兴趣,特意跟朋友学习。后来开照相馆也是为了给孩子留个出路,虽然现在孩子的工作都很好,用不着了,不过给他们的成长留下了那么多定格,也挺幸福的。”李玉民说。



李玉民指着老照片里的人,把故事慢慢讲来。

  老照片也有“PS” 照相有花样

  老相册里,有女儿的婚纱照、结婚照,有儿子的成长照,有外孙的童年照,还有不少活动记录照。“这是我们的家庭春节联欢会,自己家里人在一起组织了一台晚会,自娱自乐,还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还有七中师生联谊会,也是我全程拍的照片,联谊会就在我照相馆举办的。”李玉民指着一张张活动照说。

  “照相馆里还有幕布布景、道具布景,那时候我还跟唱戏的朋友要了几套戏服,给来拍照的人穿着照相。那时候没有PS,我就用黑纸剪出想要的相框形状,蒙版、投影,充洗出有花样的相片。”在那个时代,李玉民**是“文艺青年”,前卫的想法、别出心裁的“洋伙”花样,**让人应接不暇。

  如今,年近70岁的李玉民闲时会做些木工:“家里好多家具都是我自己打的,手艺不错。也画画,研究一下历史,照相技术也没丢,烂熟于心。人老了,会比较怀旧,儿女不在身边,看看照片也是个念想。”
 

照相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美证件照照相馆再创新,上海猫柠成为网红店
这个缺陷导致高达63%的高管被“差评”
温州男人纽约开摄影室 拍了20多国100多对新人婚礼
新生儿摄影大赛:记录初落凡间的精灵
美国婚嫁市场达700亿 一些数据和趋势你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