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当然不是。
真实≠好≠正确
《巴里林登》告诉我们,纯自然光是真实,同样那冷酷的结局也是。《黑客帝国》告诉我们,全他妈是假的,只有失去的是真实。我去了很多次西藏,然后去看了以磕长头为主题的《冈仁波齐》,并看了4个小时的资料片,讲解拍摄过程,说实话我简直失望透顶,这部电影和信仰、宗教、追求甚至跟风光养眼都都不沾边,导演对于“磕长头”本身的感动,超过了磕长头背后,那引发信徒执着的信念。这部电影拍摄得挺真实的,但是真实背后是空虚、突兀和扯淡。(个人观点,不喜就喷,敢写就得敢被喷,那些写“不喜勿喷”的人是多脆弱而自负……)
《巴里林登》可能是库布里克*安全的作品,全程没有任何外部照明,据说为此还订做了几支镜头。
真实和“好”,甚至是“正确”都不着边。我认为人眼看到的大月亮很真实,而手机拍出来的月亮太小了,想P大一点,这算是什么呢?莫奈眼睛有问题,画出来的东西十分奇幻,但人家可能觉得:世界就这样啊,你们都疯了吧。《***情敌》里威尔史密斯说过,我不是帮男人骗女人,而是当他们真的爱那个人而不知道怎么表现的时候,我帮他们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凭记忆翻译)。后期,亦如此。化妆好吗?化妆嘴唇真实么?我数码化妆怎么就不行了?
《全名情敌》,一部我只记了那一句话的电影……
如果你拍纪实的、反应问题的作品,那你的目的是反应真实,别说***,就连拍摄的角度可能都有严格限制,不能误导。如果你拍复仇者联盟,是吧,我不用多说了吧。
摄影是手艺,别乱扯“感觉”
摄影这门手艺,比如电影里,你看早期电影的表演的夸张和现在表演的真实,难道马龙白兰度的实力不如汤姆汉克斯?《玩具总动员》和《驯龙高手》哪个给你的震撼更大?如果将当年的高峰作为标杆,那所有的艺术都完蛋。朱元璋当乞丐时候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没记住材料(馊大米烂菜叶),只记住了感觉(人间美味,无与伦比)。
该故事出自刘宝瑞大师的单口相声,将朱元璋当乞丐的时候其他乞丐给他做了一锅乱炖,开玩笑叫珍珠翡翠白玉汤,他当了皇上好东西吃多了,还想喝那个,说特别好吃,结果找到那三个乞丐给他做,原汁原味,结果……
那所谓的感觉是永远无法还原的,如果你去追求一个感觉,那是要通过你的拍摄技巧,后期手法来达到的,不是还原当时场景,更不是嗑药创作。醒一醒,我们这里说的是手艺。
“至今无人可超出安塞尔·亚当斯这幅摄影作品”、“20世纪*伟大的10张照片”……说的不是这照片,而是当年那个时代,创造这种照片的创新精神和毅力,所以它有价值,所以它被人崇拜。修图千万步,修好第一步。修图没技术,喷子口水足。
亚当斯为什么牛逼?是因为他在拍摄的时候,可以预想这个场景在暗房里里怎么处理,才能获得***的光影,也就是前后期结合思维。而这个动作,任何一个会Ps的朋友们有起码5中方法可以实现,那为什么我们的照片没有他的好呢?思维,你知道减淡、加深操作,但是如何主观去判断:减淡什么、减淡程度,是摄影师的过人之处——思路。一定程度上,你看到场景后脑子里想的是成品,那填补照片和成品差距鸿沟的,就是后期处理。用胶片这道沟很明显,现在不明显了,不代表它不存在。
在制作黑白作品非常常用的减淡、加深和海绵工具,这些图标很多来自于传统暗房中处理胶片的工具和手法,而剪裁工具也是标尺的形状,数码后期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你原来看不到的传统暗房手艺。
我觉得后期处理,是*真实的帮你把想要的东西还原出来的途径,但是还原到什么份儿上,那是技术问题,拍照的随机性比较大,而后期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你会不会,天赋确实需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把技巧运用在感情上,如同台词设计,感情充沛是没用的,你要把自己投入人物,然后把人物的感情传达出来。
能拍出来为什么要P ?
这几乎是我*讨厌的一句话,这句话说明两点:
第一,他因为看不起后期处理而根本不去了解。
第二,他不怎么会拍照,更不会后期。
举个例子,我在雨里拍摄红腹锦鸡飞行的照片。红腹锦鸡是中国独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难拍摄到。当时光线很暗,我不得不使用3200甚至6400感光度,并且拍摄严重欠曝的照片,才能用1/1250秒或更高速度拍摄,锁定动态。回来之后,我必须要提亮、降噪、剪裁和锐化。
三门峡甘山的红腹锦鸡,在雨中拍摄,过几天我会分享拍摄过程,辛苦但好玩!
再举个例子,我在上海外滩拍摄一个地标建筑,为了让效果更惊艳,我加入了慢速快门云朵的效果,这种天气在上海很少,作为一个一共去过外滩5次的人来说,我没有时间去把每个晚上耗在这里。而且我会在分享时开心地标明:这是P的。如同一个雕塑旁边写着“亚克力”一样,仅属于说明。
再再举个例子,我拍了一张日本雨夜的照片,这个氛围我很喜欢,于是我对照片进行了曲线调色,利用简单的红蓝绿曲线组合,得到了一张色调厚重的“德味”风格作品。
好,相信大家明白,能拍出来为什么要P了:因为拍不出来!不是说我有毅力、有技术就能等来的!逮着蛤蟆真挤不出脑白金好不好。后期是为了打破限制,场景和器材限制、时间和地点限制,以及个人思路表达限制,驱使着我要用后期方式得到心中*完美的效果。后期让很多事情容易起来,那要拉开差距才需要更多真本事,这类似航拍一样。不是说我不会拍照才后期,这么说话的人认为后期是创可贴和后悔药。只能说明:
以上的话很偏执?对,我作为一个修图、做后期再到讲后期有11年的人,在各种神奇的质疑里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导致我和那些“追求真实”的人一样,多少会偏执,这是人性格的一部分,但是我相信我对后期的理解,方向是正确的。***的前期拍摄素材,加上饱满的创作热情,再加上能与热情搭配的后期技巧,造就一副作品。当然,所有这一切也有前提:别骗人。我觉得摄影比赛不接受过分后期很合理,因为那是摄影比赛,不是后期比赛,国内原来有专门的后期比赛。
回到题目,后期就是不真实吗?什么是真实呢?咱们简化一点,比如一块肉,它长在牛身上是真实的,买回来放在案板上是真实的,还是放在餐桌上炖好了是真实的?答:都是。对牧民,那就是牛;对于买菜的是肉,对于厨师那就是菜,如果你简单将上面的比喻类比为:场景、照片、成品。
摄影师是什么角色?是开饭馆的,你要从选材、取材、制作再到呈现,对成品有完全的把控。所以后期,其实是照片生产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部分。是把一个场景变成你的场景,一个时刻变成你的时刻的方法。
结论,后期和拍摄是地位平等的,在不同人眼中其重要程度和工作量占比不同,你可以不用,但你觉得用后期是作假、是不会拍照后期补,那就是你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