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为了2019 博鳌盛会,摄影师们都做了哪些前期准备?
2019-12-10发布
转载自:公众号:摄影世界

  12 月 1 日,由新华网、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每日电讯主办,中国一汽红旗品牌联合主办的 2019 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盛大举行。

 

  论坛旨在共同探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交流和分享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助力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期两天的论坛主要包括开幕式及学者分享会、圆桌会议以及金融、食品、健康、能源、文化、信用等平行论坛。

 

  当晚,由新华社与红旗品牌共同举办的“新华·红旗夜话”高端沙龙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沙龙以“创新与传承,打造世界级品牌”为主题,新华社副社长刘正荣、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等参加,并与企业家代表相聚博鳌论道,共话民族品牌创新发展之道。

 

  本届“红旗夜话”是继去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后的第二次举办。在本次博鳌“新华·红旗夜话”上,各界菁英共聚一堂,围绕传承与创新,如何打造世界级的民族品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恰逢盛会,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会议、活动摄影。

 

  会议、活动的现场照片,是外界了解会议活动形式、内容的重要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与传播意义;而要拍出好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和大众想象中不同,会议、活动摄影的要点并不在于具体技法——“光圈快门感光度,对焦模式白平衡,RAW+后期修图”等方面;相反,前期准备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毫不夸张地说,前期准备环节做好了,能让拍摄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成败”的。这和会议、活动摄影的特点密切相关。

 

  会议、活动摄影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介于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之间的一种题材,它有着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多样性。会议、活动摄影是个变幻莫测的题材(尤以后者为甚),环境、布置、灯光、拍摄的主体、主题每次都截然不同,需要摄影师结合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不可逆性。会议、活动的进行是不可逆,许多精彩瞬间也许“只此一次”,稍纵即逝。摄影师需要捕捉到足够多数量的精彩瞬间作为骨架,才能支撑起这次拍摄的成果。

 

  不可控性。在拍摄这类题材时摄影师比较“被动”——你没法安排活动进程,不能改变环境光条件,更不能指望嘉宾停下手头的动作摆个剪刀手。摄影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尽量不干扰活动进程的前提下,对现场情况进行真实的还原、记录。

 

  正是由于这三个特点,会议、活动摄影不仅耗费时间、精力,容错率还比较低。这就要求摄影师在前期准备环节做更充分的工作。

 

  询问要求

 

  主办方需要什么类型的照片(最好附有示例图或效果图)?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比如说,哪几位嘉宾需要重点拍摄;有没有哪些特别想要的角度或构图等)?

 

  不要嫌麻烦,多多沟通,毕竟这很可能会影响主办方对拍摄成果的满意程度——不怕太啰嗦,就怕事前“随便你”,事后挑毛病。

 

  了解流程

 

  尽可能向主办方了解详细的会议、活动流程安排——有哪些环节,每个环节有哪些活动;哪些嘉宾会出席、发言,发言持续多长时间;有没有互动环节,等等。

 

  通过了解流程安排,摄影师就可以“详略得当”地安排拍摄——什么时候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抓拍,什么时候可以歇一会儿,劳逸结合才能打好这场“持久战”。

 

  提前“踩点”

 

  如果有条件,摄影师可以提前到拍摄地点附近“踩点”(没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一下),熟悉周边的环境,这对于定机位、找角度很有帮助。

 

  除此之外,摄影往往还会考虑利用一下当地的“本土元素”——地标建筑,当地特色自然/文化景观等,把它们融入照片里会让你的作品显得更鲜活,更有“临场感”。

 

  准备器材

 

  除了使用成像质量好的相机机身和“适应性广”的变焦镜头以外,摄影师还会准备一些额外的器材来提高拍摄成功率。

 

  相机手柄。手持拍摄必备。手柄上集成了几乎所有机背上的按钮,能在竖拍时提供更多便利;手柄的力学结构能增加握持的平衡力臂,增强手持拍摄稳定性;有的手柄自带外接电池盒,能极大提高续航能力,不用因为更换电池而耽误拍摄。

 

  “从头到尾”的跟拍,十分考验电池的续航能力。

 

  三脚架/独脚架。根据拍摄的题材选择使用三脚架还是独脚架。如果基本上是“定点”的会议、演出拍摄,前者自然更好;而对于需要频繁更换场地的活动跟拍,用独脚架更好。

 

  外置闪光灯。尽量买原厂的。拍摄这类题材时经常需要补光——当然,前提是不能对被摄者和活动流程产生过多影响。比如说,演出的时候就不能用闪光灯补光,只能靠高感光度提亮。

拍摄“空镜”

 

  会议、活动除了拍人之外,最好再拍一些“空镜头”,即没有人出现,或者人物不是主体的照片,以增加会议的场景感。

 

  最常见的手法,是拍摄已经布置好,但嘉宾/与会者还没进入的场地,场地以外的活动信息海报、主办方展板、宣传画等,也是“空镜头”的“常客”。

 

  一些和会议本身可能没有直接关系的元素,也是空镜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会场外的会议专用车辆,给嘉宾准备的会议资料,摆放好的茶杯,甚至是准备分发给与会媒体的媒体证等,它们都是对会议、活动背景信息的有力补充,让你的作品显得更生动、鲜活、全面、立体。

 

  或许空镜头拍摄的内容不会每张都用得上,但一般每次都需要用上几张。更重要的是,由于不涉及“人”这个变量,拍摄这类作品的难度并不高,完全可以多拍几张备用。

博鳌, 会议, 活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摄影师耿洪杰:保持好奇心 玩出创意拍出内涵
在时尚写真中复活的古典艺术史
国潮正当时,你心中的中国妆是怎样的?
适马基因的延续和超越 适马fp试拍报告
HERE IS CHENGDU 陈漫带你赏成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