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如何通过裁图创作「新作品」?
2021-07-02发布
转载自:公众号:原画册

本文授权转载于公众号:原画册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摄影大师中有两种类型:

 

  一种如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除了极少数几张照片,其余的几乎不裁图,以保证作品的真实性。为此他还为自己的照片加上黑框,作为「防伪技术」。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一种如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1918-2006),他会精心挑选拍摄的照片,并进行二次裁剪,以求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例如这张给斯特拉文斯基拍摄的环境肖像照经过裁剪,就更符合「现代主义」的气质。

 

©阿诺德·纽曼,斯特拉文斯基环境肖像照

 

 

  在《另一次旅行(上)》《另一次旅行(下)》中,韩松通过原片的再选择、重新裁切,创造了一个与拍摄当时完全不一样的表达。下面我们就从中选出几张照片,来聊聊裁剪照片是如何创造出新的观感的。

 

01.

制造陌生感

 

  这张照片是在印度加尔各答街头所拍摄,是一张无心之作,韩松在拍摄时正在赶路,没有做过多思考。

 

©韩松,原片以及所选保留区域

 

  时隔两年,这张照片的创作才算***终完成:在「二次创作」中,他只保留了照片中遮阳伞的局部。将原本常见的人文纪实照观感那种老生常谈的「异国街头猎奇」,变成了对细节的拾掇,观感变得更为简洁。

 

©摄/韩松 裁剪后只保留了照片中遮阳伞的局部

 

  将全景裁剪为局部这种区别于我们平时的观看方式,能制造出陌生感。你可以尝试从照片里找到突出的局部,它也许是颜色、线条或者是某种抽象的元素。看完整作品,你能在一系列类似的操作中,看到「另一个印度」。

 

02.

梳理结构

 

  有时我们拍下一张照片,看来看去觉得平淡无聊,可能是因为结构组织不够精妙,元素无序的散落在了画面中。

 

©摄/韩松 原片以及所选保留区域

 

  这张照片韩松就裁掉了边框处的一些元素,只保留了标示牌、红铁箱子、黄色瓷砖。这样的选取和安排让原本复杂的元素信息被简化,特别是左侧折叠的投影更被强调出来,让画面多了几分超现实的意味。

 

©摄/韩松 裁剪后场景变得更「超现实」

 

03.

改变立意

 

  如果只看原片,这便是一个稍显空荡的普通餐厅日常场景。

 

©摄/韩松 原片以及所选保留区域

 

  裁掉右边的任务,「空间」作为拍摄的主题存在感立马提升。安静的环境、和谐的色彩、窗外透入的光线,空场景本身成为「主角」,原本平平无奇的照片一下就有了点威廉·艾格斯顿的感觉。

 

©摄/韩松 裁剪去掉了人的元素

 

04.

改变空间感

 

  不同比例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空间感受。横构图符合人眼观看习惯,竖构图有时会给空间带来更强的立体感,而方构图则压缩感比较强。

 

©摄/韩松 原片以及所选保留区域

 

  这张原片更让人看到左右的对比,扶梯上行人满为患而下行空无一人。但为了加深空间上的拥挤感,韩松将照片比例进行了调整,利用方构图使画面压缩感加剧,让观看者透不过气。似乎多了几分POV(主观视角)的意味。

 

©摄/韩松 照片比例不同,给人观感也会改变

 

  在我们看来,裁剪是取景的延伸,更是摄影的重要部分,摄影也没有绝对的废片。也许多年后,你因为有了不同的视角,能创作出全新的作品。

 

- end -

裁图, 作品, 摄影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旅拍了100位女孩后,她租下废墟盖房子,养了只鹅当宠物
80岁才开始拍照?却一夜成名的摄影大师!他是怎么做到的?
写真摄影师的前景在哪?用数据为你解析行业
电影《1921》发布摄影指导曹郁特辑:以诗意光影书写青年共产党人
宾得APS-C旗舰标头16-50mm F2.8将于8月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