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在没有 PS 的年代,摄影师有哪些修图的骚操作?
2019-12-17发布
转载自:头条号:cvc摄影

  说到修图,现在的修图软件一大堆,十根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但有没有想过,在没有软件和电脑的时代,摄影师需要修图吗?

 

  他们又是怎样修图的?

 

  那个没有PS 的年代,摄影师的修图鬼主意还真的很多,重要的是效果极还惊艳。

 

图片来自:UI设计靠谱站长

 

  当时排版都是基于菲林(胶片)的,先拍出底片再对底片进行剪贴和粘接来实现负片排版,

 

  之后对粘接好的负片定版印刷,基本上用个是传统暗房技术,PS只不过是它的数字化延伸。

 

  关于磨皮:

 

  1.凡士林抹镜头的物理磨皮法

 

  想要让相机捕捉到人像表面更加柔顺自然,在当年还没有UV镀膜的相机镜片的外层涂抹上一圈凡士林,最终能够带来堪比磨皮的效果。这一技术出现的时间很早,具体谁是开创者已不可考,但是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一直有摄影师间歇性地使用。

 

  2.考验技巧的刀片刮蹭修片法

 

  早期以银盐为成像介质的摄影技术,决定了照片最终的成像效果只能是黑白。如果使用刮刀轻轻刮蹭黑色的部分能够让这些部分逐渐变浅,露出相片本身的白色底色,这件事情让相片的后期处理成为了可能。

 

  这一技术在当初给各国皇族的摄影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英国的亚历山德皇后「青春永驻」的名头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当时摄影师的堪称绝技的后期磨皮修整技术。

 

  这组拍摄于同一时期的照片,右边这张有着很明显的修整处理的痕迹。通过刮刀刮蹭和恰到好处的上色修补技术,将皇后面部的皱纹去掉,甚至还针对眼睛等细节进行了巧妙的柔化处理,最后让皇后在视觉层面上年轻了好几十岁。手工上色做后期处理这件事情,其实很多人都想到了。

 

  3.用「修脸」替代「修片」

 

  在相机和照片上进行后期处理虽然灵活,但是并非一劳永逸的办法。医美整容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从国内到国外,很多的明星都经历过整容。而经过这样的「后期」处理之后,拍照效果确实有质的提升:比如玛丽莲·梦露就整过鼻翼和牙齿。

 

  看来当时的摄影师可以自豪地说:麻烦你先去整一下容再来找我拍照吧。

 

  关于滤镜:质感超强的手工彩色滤镜

 

  在彩色胶片出现之前,通过后期技术来实现彩色效果,是当时很多摄影师和先锋的测试者所追求的技术。熟悉成像原理摄影师其实已经找到了拍摄彩色照片的大概的方向,比如使用滤镜。

 

  1897年加入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 John Cimon Warburg 就是这样的一个先锋的探索者。出身富裕的 John 从小就患上慢性哮喘,身体抱恙,使得他很难找到一个适合他的全职工作。这也使得他将更多的精力乃至于资金投入到他自己的摄影爱好当中。这也促使他最终发明了「Autochrome」摄影技术。

 

  这一技术说起来并不复杂,在传统的相机镜头之外覆盖上染有红、蓝、绿三色的玻璃滤镜,通过长时间的曝光,最终通过反应生成天然的彩色影像。相比于后期上色,John 的 「Autochrome」技术能够带来更加自然的成像效果,不过由于这种借助淀粉上色的滤镜的成像机制,使得影像表面会呈现出天然的噪点效果。而这一「缺陷」在实际视觉上,反而呈现出更为梦幻的效果。

 

  当然,毫无疑问这样的照片所呈现出来的质感很独特,但是「Autochrome」 技术本身存在局限性。虽然让原本麻烦的「后期」变成了明显更加便捷的「同期滤镜」,但是在处理效果的丰富度上,依然有相对单一。有的摄影师开始在相机本身以及相片上动脑子。

修图, 胶片, 负片排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一名拍妹摄影师的年度总结:完成年赚50万KPI
你妈很会拍照?我爸超会修图!
“我们为何摄影?” 在光影中追逐创造的光芒
别人的「大片滤镜」,为什么我套上去那么丑?
谁说全画幅无反小不得?适马fp小而精